1 . 女,41歲。繼發性痛經進行性加重1年。婦科檢查子宮增大,如2個月妊娠大小,質硬,有壓痛,雙側附件正常。本例應診斷為(單選題)
2 . 有關子宮腺肌病,下述表達正確的是(單選題)
3 . 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的特點是(單選題)
4 . 關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預防,哪項是禁忌的(單選題)
5 . 口服避孕藥屬于(單選題)
6 . GnRH-a是哪種療法的用藥(單選題)
7 . 無周期性的低雌激素狀態(單選題)
8 . 米非司酮作用機制(單選題)
9 . 病變不嚴重,癥狀輕微者(單選題)
10 . 無子女迫切要求生育,病變累及卵巢者(單選題)
11 . 年輕無生育要求(單選題)
12 . 本例右側附件區囊性腫物最可能是(單選題)
13 . 為進一步確診,最有價值的輔助檢查方法是(單選題)
14 . 痛經逐漸加重的原因,最可能的是(單選題)
15 . 本例確診后的處置應選擇(單選題)
16 . 首先考慮的診斷是(單選題)
17 . 首選的治療方案為(單選題)
18 . 女,42歲。已婚,G2P1,人工流產2次,近2年,月經期延長,量多,痛經明顯,子宮孕60天大小,質硬,經期檢查時子宮觸痛明顯,雙附件正常,最可能的診斷為(單選題)
19 . 最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部位在(單選題)
20 . 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期的依據是(單選題)
21 . 女,35歲,G3P1。4年前出現痛經,近1年進行性加重。婦科檢查:子宮后輕屈,妊娠8周大小,質硬,活動差,子宮后壁及直腸子宮陷凹處捫及2個質硬結節,觸痛明顯。最可能的診斷是(單選題)
22 . 女,35歲。發現右附件區囊性腫塊3個月。腹腔鏡手術剝除右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。術后不宜使用的藥物為(單選題)
23 . 女,42歲。懷孕4次,生1胎,繼發性痛經,進行性加重8年,痛經劇烈,服用止痛藥物不能緩解。伴性交痛。查體:子宮后傾后屈,60天妊娠大小,質硬不活動;子宮后壁觸及米粒大小觸痛結節,子宮右后方捫及約8cm×8cm大小包塊,不活動,張力較大。該患者可能的診斷是(單選題)
24 . (2011)子宮內膜異位癥常見侵犯的部位是(單選題)
25 . (2010)女,33歲。繼發性痛經3年。檢查子宮后傾屈,7.5cm×7.0cm大小,質硬。本例不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為(單選題)
26 . (2005)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期的依據是(單選題)
27 . (2010)女性,35歲。發現右附件區囊性腫塊3個月。腹腔鏡手術剝離右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,術后不宜使用的藥物為(單選題)
28 . (2013)子宮腺肌病的典型癥狀是(單選題)
29 . (2004)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(單選題)
30 . (2013)女,58歲。絕經8年,發現陰道內脫出腫物3個月,休息后可消失。婦科檢查:平臥位屏氣向下用力時,宮頸脫出陰道口外,宮體仍在陰道內。該患者子宮脫垂的臨床分度是(單選題)
31 . (2013)女,51歲。絕經2年,陰道脫出腫物1年。婦科檢查:子宮體全部脫出陰道口外,適宜的處理方法為(單選題)